只記得那時候的天空很藍,可以一眼望見天邊,那時的皖南還是四季分明。曉曉家坐落于村中間,兩棟平房,前面是一間瓦房(廚房),后面是兩間瓦房,后來在鄰里鄰外的合力下翻蓋成三間平頂。爸爸媽媽也因此向親戚朋友那里借了幾萬塊錢(那時的一塊錢還可以買很多零食,那時的工資普通人一個月只有幾十)。
印象里,因為計劃生育,時常有政府計生辦的人來家里面收罰款,由于家里面父母都是農(nóng)民,沒有多少收入來源,又有四個小孩,政府的罰款和房子的翻新,使曉曉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。他們收不到罰款,只能從家里挑走稻子,一擔一擔地挑……曉曉聽說她幼時就和老三燕子被安置在遠房親戚家里面,有時隨爸爸東躲西藏,餓得皮包骨頭,還因為坐爸爸的自行車腳被夾進車輪,有時候小小年紀就要隨大人走幾十里路……
因此曉曉從小就像一個無人看管的漂流瓶一樣,今天漂流在這里,明天漂流在那邊。
她的家門前有一條小溪流,岸邊有兩顆大楊樹,兩顆楊柳樹,跨過溪流上的兩顆石橋,對面就是張家底。她最喜歡呆在那邊。有時候是和二姐一起,有時候是一個人跑過去。村里面的小伙伴都喜歡聚集在張家底最里面的小嬸家。因為只有她家的人最隨和,永遠都是笑意盈盈,不驅(qū)趕每一個調(diào)皮搗蛋的小孩。他們家有三個小孩,兩個大哥哥,一個小妹。大哥人稱大寶,二弟人稱小寶,小妹就是小妹。大寶和小寶有時候會給孩子們講故事,有時會帶著孩子們玩泥巴,邊玩邊給孩子們表演打仗的故事,他可以連著講一上午,一下午,一天。他既給小伙伴們帶來了快樂的童年,也給曉曉帶來了童年的第一個噩夢。因為他時常和小伙伴們說鬼故事,說人死后會變成鬼,如果生前做壞事還要下十八層地獄,如果做好事則會上天堂,曉曉半信半疑地問他如何上天堂,他一本正經(jīng)地說,隨著彩虹一起上天堂,那里住著神仙……因為這個故事,曉曉埋下了怕黑的童年陰影,并且留下了,直到大學前都不敢一個人入睡的“病根”!
有時候,小寶和大寶也會抱在一起打架,至今為止,關(guān)于曉曉腦海里面對于小寶大寶的啟蒙印象,也是曉曉童年的第一個影像,有一天,曉曉不知不覺地晃到小寶家門口,只見大寶和小寶抱在一起,躺在地上,曉曉不知道他們在干嘛,只見小寶眼睛紅紅的,這是曉曉有關(guān)于大人打架的第一個概念。
小嬸家的旁邊是曉曉的老家婆家,老家婆家里面有兩個兒子,大舅,小舅。大舅有一點精神病,那時候曉曉不知道什么是精神病,只知道他們家有一個院子,里面有很多桃樹,小伙伴們都愛偷偷地摘他們家的桃子,有時候大舅笑嘻嘻,有時候大舅會抱起小寶,或者其他的小伙伴不讓他們落地,有時候夜晚,大舅會出來咆哮,有時候會砸村里面人家的玻璃,有時候他們會用繩子抓大舅然后把他綁起來,不知道為什么,只聽說是他不按時吃藥,間歇性發(fā)作,后來有一天大舅就走了(喝藥)。后來有一天,大家公也走了(也是喝藥)。于是,曉曉只看到好多人聚集在老家婆家,在那邊奏樂,頭戴白色的布,哭泣,放鞭炮……曉曉不知道為什么,只聽說是有人死了,那時候,她不知道什么叫作“死”……她只知道,她在那邊待地很晚很晚,直到半夜才和媽媽好幾個人一起回到家,一起擠在一張床上面,那天夜里曉曉醒來,隱隱約約地聽到了很多烏鴉的悲鳴,后來才知道這是她參加過的第一個人類葬禮……